从“末梢”到“前沿” 全球航商缘何齐聚重庆?

2025陆海新通道航商大会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全球航运、港口、金融、制造及供应链领域的约230位重量级嘉宾齐聚山城。
11月12日,2025陆海新通道航商大会在渝举行,这是中国内陆地区首次举办的陆海新通道航商合作专项盛会。
作为大会的东道主,重庆正凭借陆海新通道建设,从开放末梢转身为前沿阵地。
内陆城市的开放雄心
重庆科学会堂内,一场关乎中国西部开放发展的对话正在进行。
“陆海新通道从2019年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对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重庆市国际物流口岸服务协会秘书长蒋啸冰表示,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把“13+2”省(区、市)连成了一个整体,真正实现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这场大会的特殊性,在于它首次将“航运端”资源引入内陆——不仅凸显重庆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枢纽角色,更搭建了一个让沿海航商与内陆需求直接对话的平台。
如何将这份战略定位转化为实际合作?
大会给出了清晰答案:《陆海新通道航企合作(重庆)倡议》的发布,凝聚了中远海运、招商轮船、太平船务等11家航企的共识;《陆海新通道合作机会清单》的推出,则从产业出海、物资进口、联运产品等维度,为航商提供了具体的合作路径。

现场发布陆海新通道航企合作(重庆)倡议。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面向未来,我们愿与航商伙伴围绕五大领域、八大项目,共同拓展合作空间。”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开乐介绍,这些项目涉及共建汽车产业出海新通道、共筑战略物资进口保障网等,精准对接了航商的运力需求与内陆的产业诉求。
值得一提的是,陆海新通道运营平台从2017年2省(区、市)4股东共建,已发展到如今“13+2”省(区、市)全覆盖,在重庆、贵州、湖南等地设立10个区域公司,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布局3个海外机构,构建起贯通东西、连接内外的运营网络。
而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义真,则进一步阐释了大会的深层意图:“举办这场航商大会,一是让航运界同仁读懂陆海新通道的战略价值,二是为航商与货主搭建对接平台,三是要把内陆航商大会打造成长期品牌。”
从战略宣介到资源对接,重庆的开放雄心正通过这场盛会,转化为全球航商可感知、可参与的合作机遇。
通道崛起的数字密码
如果说战略定位是“引力源”,那么通道实打实的发展成果,就是全球航商信心的“压舱石”。
大会现场披露的一组组数据,勾勒出陆海新通道的崛起轨迹:
——铁海联运班列年度发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较2017年开通初期增长110倍;
——运输网络从最初的33个国家和地区的59个港口,拓展至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81个港口,全面覆盖东盟、欧洲及中亚核心枢纽;
——今年前三季度,沿线省区市经通道进出货值超6000亿元,同比增长19.3%,拉动西部地区外贸增长3.4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背后,是‘通道+贸易+产业’良性循环的成型。”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亚太港口服务组织高级顾问费维军的分析,揭示了运量增长的深层逻辑,“通道不仅拉近了西部与东盟的距离,更让物流、贸易、产业形成了联动效应。”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所副所长樊一江补充道,今年年底北部湾港有望完成1000万标箱目标,“‘十四五’期间,通道在运行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上的突破,已让它成为西部外贸增长的核心引擎”。
运量的突破,离不开数字化的“加速度”。“数字陆海新通道八大场景矩阵”的发布,让在场航商看到了通道的“智慧内核”。
“我们会同‘13+2’省(区、市),谋划建设了数字陆海新通道八大场景矩阵。” 重庆电子口岸中心主任谭斌表示。
智慧铁海联运场景实现“一码贯通”,整合200多个国家的贸易风险数据;智慧长江物流场景用AI优化三峡过闸,将24小时编排时间压缩至10分钟;智慧航空物流场景实现运输鉴定报告“秒级流转”,替代传统8天的纸质流程……
“目前已汇集4亿条数据,共享调用超8000万次,这些数字能力正在重构物流效率。”谭斌称。
王开乐进一步补充了通道的“硬优势”:“我们已形成‘快、省、稳、便、全、广’六大服务能力——重庆到泰国林查班海铁联运仅需8-9天,物流成本显著降低,每周150多班次双向对开。”
今年前三季度,沿线省区市经通道进出货值超6000亿元、同比增长19.3%,这份“成绩单”,正是通道从“通起来”向“强起来”跨越的最佳证明。

现场发布数字陆海新通道应用场景。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共建共享的合作新机
大会的价值,最终要落在“合作落地”上。
会议期间,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与招商轮船、交通银行等企业及港口集团进行两轮签约。
“这正是大会的目标——打造‘政策解读、资源对接、痛点解决、合作签约’于一体的全流程平台,推动通道的‘成长势能’转化为行业的‘合作动能’。”大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把我们‘13+2’省(区、市)连成了一个整体,每年形成一个固定的合作机制。”蒋啸冰的话,点出了通道“共建共享”的核心逻辑。这种逻辑,正从区域合作延伸到企业实践层面——
中远海运已在北部湾港经营14条航线,2025年1-10月贡献吞吐量298万TEU,占该港总量36%,“海铁联运发运量占平台运量40%,保持市场领先”;太平船务不仅以财团形式入驻重庆物流园,还在南宁布局相关项目,其商务总经理叶长华直言:“通道出口32.2%、进口37.6%的复合增长率,对船东来说就是最大机遇。”
企业的获得感,更来自通道对供应链的重塑。

项目签约。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万凯新材料物流经理林政算了一笔账:“以前通过江海联运到东南亚要30-40天,现在走陆海新通道只要20天,成本降了20%,全年运费能省250万-300万元。”重庆理文造纸的体验同样深刻,副总经理王武舰表示,公司累计通过通道进出口超1.6万标箱,“‘一次申报、多次中转’和‘一单制’提单,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也更有底气投入研发和扩产。”
会场内,嘉宾们交换名片、洽谈合作,会场外的重庆港,一艘艘货轮正装载货物准备启航。
重庆这座内陆城市,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迎接全球航商期待的目光。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0000110
ICP备案:渝ICP备20002885号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9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