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55167C/2022-00134 [ 发文字号 ]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成文日期 ] 2022-06-08 [ 发布日期 ] 2022-06-08 [ 体裁分类 ] 计划、发展目标

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口岸和物流工作要点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口岸和物流工作要点的通知

渝口岸物流发〔20223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单位:

现将《2022年全市口岸和物流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202239


2022年全市口岸和物流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全市口岸物流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国际物流体系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口岸物流“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

(一)加快出台行业规划及专项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现代物流业“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长期规划,出台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与东盟国家合作行动方案(20222025年)、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意见、高质量打造国际物流城“升级版”实施意见、重庆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强化对区县贯彻落实相关规划方案的指导,确保落地实施。

(二)系统开展专项研究。深入开展重大物流设施布局、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内陆口岸高地实施路径、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战略措施、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重庆跨境公路运输体系、应急物流体系物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等专项课题研究,进一步夯实口岸物流领域研究基础。

二、更大力度推进口岸高地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三)提升口岸综合管理水平。全面做好口岸综合绩效评估工作,统筹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加强口岸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全市口岸管理和服务办法。加强口岸调度和日常管理,保障口岸通关安全顺畅。打造重庆智慧口岸2.0版,持续提升口岸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口岸安全联合防控工作制度,加强口岸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

(四)推进口岸开放项目落地。加快构建“一枢纽、两中心、多节点”的开放口岸体系,满足各区县个性化、差异化对外开放需求。持续跟进万州机场正式开放审理进度,力争早日获得国务院批复。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万州区持续做好万州机场口岸查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做好2021/2022年度国家口岸开放审理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有关项目早日纳入审理计划,并指导相关区县做好“十四五”期间口岸开放前期准备工作。

(五)推动口岸功能充分发挥。加快推动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果园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和重庆铁路口岸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工作,指导口岸经营单位按照“成熟一个、申报验收一个”要求按期完成海关总署验收。鼓励货运代理企业或贸易企业用好用足重庆口岸指定监管场地功能,培育壮大专业化市场主体。深化开放口岸和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联动发展,便利外贸进出口企业就近报关、就近清关。

(六)深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聚焦通关保障、口岸作业、物流组织等跨境贸易全链条,打造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结合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有关要求,持续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推动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合规费用,强化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深入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跨境贸易领域各项工作,高标准开展2022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力争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做法。

三、提升出海出境通道能级,促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七)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发挥省际协商作用,召开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会议,研究推动区域合作重大事项和年度重点工作,会同沿线省(区、市)共同争取政策支持。做大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力争广东湛江、湖南怀化等地先期加入,实现更多省、市共建,加速区域公司布局。强化运输组织,加密至广西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重庆至湛江港、洋浦港班列,力争2022年铁海联运班列数增长15%。稳定开行中老、中越国际铁路班列,拓展国际铁路联运网络。提速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一期)年内建成投用,加快通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打造集装箱共享调拨体系,发布《陆海新通道发展报告》,常态化发布通道发展指数。

(八)推动中欧班列(中亚班列)扩容提质。优化物流组织,全力保障重庆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输,力争加大中亚班列开行力度;强化渝满俄班列沿线货源组织集结,优化运输货品结构,探索开行更多货物品种公共班列;推广“铁路舱单快通”模式,提升通关效率;挖掘支线潜力,缓解主干线压力,提高运输时效;加大箱源自持力度。深挖回程货源,紧跟奔驰整车、德国大陆、惠普全球研发中心等项目,力争带动更多分拨中心项目落地。强化集结中心建设,推动团结村中心站扩能,加快鱼嘴站南货场建设。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强化与其他城市中欧班列(中亚班列)联动,以股权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当地平台、铁路专用线运营,整合优化多方资源。力争2022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4800列。

(九)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提升水运物流智慧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智慧长江物流工程一期建设,压缩船舶待闸时间,提高航运时效和准点率。持续优化物流运营组织,推广沪渝直达快线模式,探索发展散杂货、滚装、危化品等直达航线。强化130米长标准船舶推广,力争2022年应用比例提升到12%左右。强化与泸州、广元、水富等港口联动,持续推进“小改大”“散改集”,加密水水中转班轮,推动长江干支联运常态化。提速无水港建设,加快枢纽港在四川、云贵、甘陕等地“无水港”布局,构建服务西部的港航网络。促进重点港口运营资源整合,推进组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推动召开长江上游航运发展合作论坛,探索发布长江上游航运发展指数。

(十)提升国际航空枢纽效能。加大国际航线开发力度,加密重庆至东南亚、南亚和欧美的全货运航线,推动航空企业在“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设点布网,力争新增国际航线10条。提升航线品质和航班运力,持续推动“窄改宽”“客改货”“飞中转”,推动国航、南航、海航等在渝投放宽体客机,拓展客货运业务。加强基地航空公司建设,支持国货航基地公司稳定运行,争取新成立1家货运基地公司,谋划推动主基地航空公司建设。稳定开拓航空货源,持续壮大电子信息、芯片制造、生物制药等适航产业,促进航空货运稳定可持续发展。力争2022年江北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10%,国际货邮吞吐量增长15%

(十一)完善跨境公路通道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持续加密至越南、老挝、缅甸等东盟线开行频次,力争2022年运量增长15%以上。加强货源组织,稳定去程货源,加大回程货源开发。创新运营线路,扩大中亚地区规模,力争线路实现中亚国家全覆盖,开展国际公路运输系统(TIR)模式试运行,探索开辟跨境公路西亚线、南亚线、中欧线。

(十二)持续推进多式联运建设。系统开展全市多式联运发展研究,提出具体实施举措。会同市交通局研究铁路进港(园区)建设方案,促进货运“零换装”。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指导第一批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实施5个以上第二批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四、抢抓发展机遇,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十三)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市政府办公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体系实施方案》,联合两地交通物流部门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实现成渝地区口岸物流体系全方位协同共建。

(十四)通道一体化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化陆海新通道协同运营,推动落实《关于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框架协议》,推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建设,实现运作、规则、品牌“三统一”。深化成渝中欧班列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近中远”三步走合作计划,探索联合开展俄罗斯、波兰等线路竞争性谈判,共建杜伊斯堡、蒂尔堡等海外仓,探索共同开展3C类产品、笼车等运输试点。深化水运物流合作,推动长江嘉陵江干支联运常态化,加快重庆枢纽港在四川的“无水港”布局,共同做大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深化两地机场联动,探索两地机场集团交叉持股,打造成渝航空战略联盟。深化成渝公路物流合作,探索延伸重庆跨境公路班车服务至四川,共同加强货源组织,优化服务网络。

五、拓展强化枢纽功能,增强供应链服务能力

(十五)加速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充分发挥重庆市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枢纽发展,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定期协调调度,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推进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完善供应链服务,促进产业发展。依托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航运服务聚集区,持续壮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积极开拓“保税”业务市场。依托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启动国际物流城“升级版”建设,加速各类资源要素聚集,高标准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稳步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持续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推动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枢纽申报,按照“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力争2022年再获批1个类型。

(十六)着力构建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深入落实《重庆市推进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围绕重点商品搭建“两主三辅多特色”分拨运营基地。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做大进口整车、零配件、跨境电商、快消品、电子料件等既有分拨中心,跟进奔驰大贸车进口、博世亚太分拨中心等重点分拨项目。联合市商务委,开展分拨中心示范项目评定与管理。力争2022年重点商品分拨规模提升5%以上。

六、创新示范多措并举,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

(十七)推动多式联运运营组织创新。推广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单证,扩大单证应用范围,探索铁水联运单证电子化,协助完善单证物权属性和标准规则。力争2022年单证签发量提升15%以上。开展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规划研究,力争开行远距离高铁快运测试班列。研究开行市域公交化货物列车。探索军民融合多式联运体系。

(十八)打造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强化冷链物流节点管理,完成21级节点、152级节点、1003级节点挂牌运行,形成多层级的冷链物流生产、加工、流通集散体系。全面推广冷链溯源模式,力争1000家市场主体接入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成全市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二期)并推广应用。指导冷链冷藏协会制定出台冷链物流地方标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东盟冷链产品分拨基地。

(十九)持续提升铁路货运占比。建立健全市级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支持重庆铁路货运发展相关政策。大力推动铁路货运重点项目,开发集装箱、笼车、冷链、高铁快运等点对点班列产品。加密开行渝甬、渝沪等沿江班列,力争推动开行12条铁路物流新通路。协调铁路部门提高作业效率、优化作业流程,提升铁路货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二十)大力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加快国有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实现市内国有主要物流和贸易企业资源、品牌、业务、机构等全方位融合。统筹全市港口运营资源,按照“一城一港一企”理念,推动由一家国有企业“一体化”经营重点港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挖潜笔电、整车等支柱产业供应链需求,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加大A级物流企业培育力度,指导协会开展物流企业50强评选,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十一)构建境外供应链体系。鼓励企业合作建设海外区域中心,充分利用中远海、招商集团、顺丰等在海外的揽货及仓储分拨优势,与渝新欧、陆海新通道公司等联动建设海外服务网络,着力打造杜伊斯堡、马拉舍维奇、新加坡、老挝等区域中心,完善海外供应链服务,提升稳控能力,切实防范风险。大力推动海外仓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渝新欧德国仓库,大力推进不莱梅哈芬保时捷等整车海外集散分拨中心,加快在波兹南、印尼雅加达建立海外仓。

(二十二)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强化应急物流体系研究,编制应急物流预案,开展应急物流演练。提升物流枢纽应急保障能力,探索构建我市粮食能源、机械电子料件、整车及零配件等战略物资和关键产品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二十三)强化开放平台合作共享。深度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智博会、西洽会、亚洲物流及航运会议等大型会展,筹备相关主题论坛及展区,促进各交流平台有机互动。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发布暨首届专家峰会、特色商品展销暨投资洽谈会,扩大通道行业影响力。

七、持续完善功能,提升口岸物流信息化水平

(二十四)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广应用标准版新增功能,加强地方特色功能建设,推进“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推动区域“单一窗口”建设,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功能,研发商品归类、原产地证智能申领、贸易国风险提醒等功能,为监管部门提供危险品预警、查询、物流跟踪、决策分析等智能监控服务,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更多数据支持,促进通道贸易经济发展。创新国际合作试点,探索开展中新贸易通商互信铁海联运“数字提单互联互认”合作,推进跨境无纸化数字提单试点,加强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跨境贸易通关物流信息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二十五)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统筹推进行业、部门管理服务系统信息化规划建设,坚持系统整合、数据导向原则,深化创新驱动行动计划,做好口岸物流信息化35年整合建设总体规划,构建口岸物流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支撑体系。积极推进重庆市物流信息平台体系建设,推动实现物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支持物流企业开展信息技术改造,推动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现代化集配货、自动分拣、无人搬运等智能智慧系统。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口岸物流场景的应用。

八、强化统筹协调,切实严格行业管理

(二十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按照“人、物、环境”同防要求,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继续抓好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疫情防控工作。统筹指导重庆水运口岸、铁路口岸防控专班常态化运行,积极参与航空口岸防控专班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监督检查,督促指导相关单位举一反三,补齐防控短板。加强疫情形势和舆情风险分析研判,做好涉疫舆情风险事前布置,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坚决堵住风险漏洞。

(二十七)切实履行口岸物流行业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理清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范围,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年度检查计划、企业安全生产规范性指南,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专家排查隐患机制,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

(二十八)推进物流企业信用建设。引导市场主体增强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建立健全物流用户投诉机制,推动物流行业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二十九)促进行业协会高水平发展。强化行业协会指导,提升协会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成渝地区物流协会紧密合作、抱团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一图读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

重庆口岸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