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建议提案办理

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628号提案答复的函 渝口岸物流函〔2024〕56号

日期: 2024-06-19

肖忠意教授:

您在市六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议》(第0628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口岸物流工作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关心,以及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该建议对我市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和指导意义,特别是“立足共建共享,建设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对标做强做优,构建高效优质的物流组织体系;突出强链延链,提速发展繁荣活跃的通道经济;聚焦降本增效,切实加大通道物流政策扶持”等四个方面重要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部分建议我们将纳入后续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和下一步工作要点当中。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委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重庆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把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充分发挥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连续两年组织召开全市工作推进大会,实施通道建设“领头雁”行动,迭代完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体系”,形成全方位、全市域、各领域融入通道建设新格局,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互联互通实现新突破。成功开行中老泰铁路双向测试班列,较江海联运缩短20余天,为我市与泰国、老挝经贸交流开辟了陆路新通道。探索开行中缅铁公联运班列,拓展了环印度洋出海出境新路径。202413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共运输5万标箱、同比增长39%,货值约92.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铁海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4.45万标箱、同比增长41%,货值69.9亿元、同比增长82%。通道网络辐射国内18个省份72个城市151个铁路站点;对外通达121个国家和地区503个港口,实现东盟国家全覆盖。

(二)经贸合作再添新亮点。启动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探索构建中老泰“三国三园”合作模式,助力全市产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泰国国家石油公司运贸一体化项目”落地,开行中老泰联运班列泰石油塑料粒子专列,首批25个集装箱的塑料粒子产品在江津综保区分拨销售。扩大“渝车出海”,为长安、赛力斯、长城等车企量身定制“一对一”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通道发运商品汽车11万台、同比增长27倍。推动惠普等笔电产品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上量。建成“陆海优品”泰国水果基地,首开东盟榴莲冷链专列,实现“全程冷链、一箱到底、快速直达”,助推重庆打造西部地区进口水果集散分拨中心。

(三)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数字陆海新通道”“智慧长江物流”重大应用纳入数字重庆“一本账”管理,重大应用开发全面提速。开展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数字提单被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广。搭建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推动57家通道沿线金融机构组建金联体,基本形成覆盖通道全域的跨境金融服务网络。开展全国首笔“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提供新路径。

(四)对外交流合作打开新局面。家军书记等领导先后率团出访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陆海新通道沿线重要国家,举办以陆海新通道为主题的国际经贸和物流对接会、国际商务文旅洽谈会等活动70余场。开展“驻华使节陆海新通道行”品牌活动,通道沿线18个国家的30多位驻华使节和外交官来渝访问。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等活动,成立通道法律服务联盟,发布国际旅游合作(重庆)倡议,通道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二、关于建议事项

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我办会同相关市级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部分建议内容已在前期工作中积极推动,其余建议对我办开展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也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一)关于“立足共建共享,建设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形成三级合作共建协调机制,各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一是国家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期召开省部际联席会议,每年出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统筹协调跨部委、跨区域重大事项;商务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部委和国铁集团,相继出台并不断升级支持通道建设的政策措施。二是省际层面,定期召开13+2”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审议出台与东盟国家合作行动方案、“13+N”协同方案等重要文件。建立轮值召开省际协商合作办公室会议新机制。三是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市推进大会,推动各部门、各区县、各领域融入通道建设,在物流组织、规则创新、通道物流与贸易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发挥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主动对接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争取国家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库,力争出台一揽子“政策包”,支持通道沿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通关以及经贸交流合作等。充分发挥商务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工作机制秘书处作用,健全完善国际合作机制,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共建陆海新通道纳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内容以及中国—东盟、澜湄合作等多双边区域合作机制,提升通道国际影响力。深化省际协同共建,推动印发实施《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13+N”省际协同推动实施方案》,形成一批标志性合作成果。

(二)关于“对标做强做优,构建高效优质的物流组织体系”。一是协同沿线省区市搭建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我市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原则,与“13+2”省(区、市)组建了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已完成第二次增资扩股,实现11个省(区、市)13股东共建,注册资金达到4亿元。在贵州、甘肃、重庆、宁夏、新疆等地设立7个区域运营公司,在老挝成立了第一个海外公司。组建重庆物流集团,培育进出口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430家。二是央企积极参与通道建设。中远海开行中缅新通道(重庆—临沧—缅甸)国际班列。国铁集团联合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单位发起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优化铁海联运班列运输组织。下一步,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将联合沿线省份做大做强做优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加快组建西藏、内蒙古等区域公司,实现“13+2”省区市共建全覆盖;推动“一区(县)一策”服务,探索与区县联合成立物流公司,加强辖区及周边物流组织。加密中越、中老国际班列,扩大中老泰班列开行量,探索开行辐射印度洋周边的中老泰马国际班列和公海联运线路。提升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联运量,加强平台运营、物流组织、规则标准等方面衔接,促进资源共享共用,构建形成进出口贸易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互动,发挥重庆和新加坡“双枢纽”作用。

(三)关于“突出强链延链,提速发展繁荣活跃的通道经济”。一是打造标志性产业链。以合成材料、纤维复合材料、轻合金材料为重点,打造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华峰化工、万凯新材料两家先进材料企业成为市内企业通道出口货值冠亚军。加大纸浆、粮食、油脂、肉制品等进口,推动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包装纸和生活用纸生产基地,培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标志性链条。二是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做大通道贸易规模。实施外贸提质赋能、外资建圈强链行动,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百团千企”计划,大力拓展RCEP国家为重点的国际市场。2023年,全市与东盟实现进出口总额1038.6亿元、全市占比14.6%;东盟在渝设立外资企业37家,实际使用外资2.2亿美元,占全市20.8%。三是推动产业金融扩面增量,通过政策性贷款、项目贷款、债券融资等方式,为汽车、电子、农产品等重点领域提供融资支持,破解“渝车出海”境外汽车金融门槛高等问题,境外汽车消费金融、跨境转贷款等取得突破。下一步,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将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等有关部门,积极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进一步做强通道经济。全面实施“渝车出海”计划,支撑全市汽车产量突破260万辆、增长12.2%。推动通机装备、农机装备等领域企业深化通道沿线市场需求研究,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不断扩大在东盟地区市场渗透率。推动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与汽摩、装备制造等重点企业合作,打造集采交易和贸综服务平台。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机电等产品出口和资源型产品及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口,做大做强双向贸易,力争与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3%以上。

(四)关于“聚焦降本增效,切实加大通道物流政策扶持”。一是重庆海关在全国率先开展进口集装箱铬矿检验监管优化试点,进口矿产品实现从境外“一箱到底”运至重庆检验,单箱节约成本1700多元,重要战略物资物流保障进一步强化。重庆海事局牵头建立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一体化监管新模式,实现“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箱到底”,单箱节约物流时间3天、减少物流成本3000元。二是全国首创“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多式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举措,外贸单箱节约费用500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动铁路集装箱下海、海运集装箱上岸分别突破8万标箱、4.6万标箱,单箱节约物流成本1000元。扩大集装箱汽车支架应用,单箱运载量由2台增加至34台,单车运输成本下降1500元。三是成立全市降低物流成本工作专班,全面摸排年货运量100万吨以上的重点园区(企业)物流情况,形成基础设施、物流运营组织、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4类问题清单,建立动态台账并推动问题解决。下一步,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将联合相关市级部门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库,将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基础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纳入特别国债或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争取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等支持重庆制定多式联运“一单制”标准体系,扩大铁海联运“一单制”应用范围。推动《重庆市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优化通道运行资金奖励方式和支持方向,激发更多经营主体参与积极性。开展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加快构建数字提单平台体系,提高数字提单和“一单制”提单融资结算量。以“陆海链”为核心,打造“物流、贸易流、资金流、单证流”四流合一的金融服务平台,扩大跨境金融区块链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服务范围,降低企业金融成本。探索跨境多边保险交易市场服务,建设区域性物流保险及交易平台。

(五)关于“发挥枢纽协同,培育发展枢纽经济”。国家物流枢纽是我市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的重要抓手,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从2019年起,重庆先后创建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目前全国唯一具备“五型”枢纽的城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和载体,现代物流与商贸、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融合的发展格局,枢纽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有效释放。2023年,全年“五型”枢纽货物吞吐量约9000万吨,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枢纽经济初具雏形和规模。下一步,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将积极“策划一批、包装一批、储备一批”国家物流枢纽重大项目,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支持枢纽重点项目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贯彻落实《重庆市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物流供应链主体积极参与国家物流枢纽等骨干物流节点建设,服务食品及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大宗物资的中转、流通、深加工。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服务推动构建以陆港产业、临港产业、临空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助力我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大后方。推动不同枢纽功能统筹发展,促进“五型”国家物流枢纽从干线网络、运输组织、班列开行等方面联动发展。加快开展全市重大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及集疏运体系布局研究,摸底国家物流枢纽范围内物流设施现状,结合产业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等,做好枢纽空间预控和用地保障。

再次感谢您对重庆市口岸物流事业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将继续协同相关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研究谋划,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此复函已经杨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2024516

人:汪国凤

联系电话:6315118613452182894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公众号

重庆口岸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