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则体系创新 西部陆海新通道“链”通全球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6周年。记者从重庆海关了解到,自2019年8月规划实施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经新通道累计进出口突破4万亿元,达到4.06万亿元。而就在今年前7个月,进出口又再度攀升,同比增长18.3%,创下历史同期新高。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不断提速通道建设的同时,还进一步探索规则体系创新,规则破壁,“链”通全球,今日一起聚焦。
铁海联运 加速“重庆造”出海
近日,我市首创的“JSQ特种笼车铁路运输+滚装船海运”模式,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将1200多台长安汽车整车运抵钦州港并发往中东。
相较传统方式,该模式省去集装箱装载环节,通过时效压缩和风险预控,大幅提升陆海新通道全链路运输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单也是陆海新通道首次在“渝车出海”上实现“包船”运输,不仅创下了陆海新通道单批次运量新高,货值更是超过1.2亿元。
长安民生物流国际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肖红说:“我们提前与港口、车站以及海关等相关方做好紧密联系。相较于原来传统的运输模式,在总体时效上提升了2到4天,节约了5%到8%的物流成本。我们会把中国长安的产品运到全世界, 更多地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同样是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质增效”,团结村中心站始发的国际班列在路线拓展、模式创新上也有所突破,开行了重庆—泰国铁海联运精品快线班列。班列经广西钦州港搭船出海,6天可抵达泰国林查班港,为我国西部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再添一条高效的物流新动脉。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李玮透露,相较于传统的运输模式,精品快线通过精准优化、铁路发运和抵港装箱等操作环节,实现了全程运输时效提升超过30%,助力企业提升供应链效率。
“JSQ铁路笼车+滚装船海运”,这一特种运输模式解决了整车跨境运输的长期难题。铁路笼车专为汽车运输设计,可便捷对接海运滚装船,避免了传统集装箱运输的反复装卸。而铁路部门也为此优化全流程作业,实现JSQ专列“到达、对位、卸车”三个环节的高效衔接。除了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在公路运输领域,跨境规则同样取得突破。
公水联运 联动欧洲中亚 覆盖东南亚
近日,跨境公路班车以“公水联运”方式,完成重庆至越南汽摩产品运输,标志着重庆GMS国际道路运输实现首发,为中、缅、老、泰、柬、越六国跨境贸易提供了更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
跨境公路班车是西部陆海新通道3种物流组织形式之一,具有时效性快、安全性高、灵活性强等优势,特别适合小规模、零散货物出口运输。目前,重庆已打通南向、西向、西北向12条公路物流线路,形成了联动欧洲、中亚,覆盖东南亚的跨境公路运输网络,出入境扩展到25个口岸,在东南亚地区供客户选择使用的海外分拨仓达30余个,实现东盟陆路国家一、二线城市全覆盖。
重庆公运东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星宇告诉记者,今年的1—7月,跨境公路班车总共发车8,921车次,同比增长268%,货值超过100亿,同比增长484%,实现了车次和货值的双向增长。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升级运输网络,推动跨境公路班车加速成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多式联运创新,让跨境物流“一次委托、一次付费、全程不开箱”成为现实。其实无论是“铁路JSQ专列+滚装船”,还是跨境公路班车“公水联运”,在“看得见”的规则创新背后,重庆还着力构建“数字陆海新通道”,打破铁海联运数据孤岛。
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多式联运数字化智能化论坛上,重庆有关部门代表介绍,传统铁海联运涉及30多个主体、32种单证、46大类352项核心数据。如何破解数据堵点,重庆的破题之道,就是创设 “一码通”服务体系,通过建设智慧场景,贯通订舱、集货、通关等7个环节,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体现在国际铁路联运方面,通过这一数字化规则创新,中欧、中越、中老泰线路流程可压减25%,单证精简40%。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东盟国家,看看构建跨境协作机制,对西部开放的强大牵引作用。
创新国际合作机制
通道物流经贸深度融合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重庆正通过创新多国协作机制、搭建标准化服务体系、培育跨境产业链等方式,将通道打造成为推动沿线地区国际合作的“大动脉”。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压力,西部陆海新通道仍实现“量质齐升”:目前已成功开行重庆经钦州至越南海防、越南胡志明、印尼雅加达、泰国林查班的铁海联运精品快线,运输时效提升超30%;中老泰班列时效压缩至5天内、成本降低7.5%;“氢走廊”渝黔桂干线运行时间压减至2天内。
在重庆牵头下,一项项创新国际合作机制也应时而生: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四国海关与重庆、南宁、昆明等海关共同建立中国—东盟海关深化联络员机制。今年前7个月,重庆与东盟贸易额达758.8亿元,同比增长20.2%,东盟稳居重庆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与此同时,重庆还同步推动中老泰“三国三园”合作,将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泰国罗勇工业园、老挝塔纳楞陆港有机链接,打造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示范区。
如何持续深入推进内陆地区国际贸易新规则创新与探索,发挥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牵引”作用?在重庆工商大学物流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军 看来,首先要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效融入国际物流新质生产要素,创新形成新的国际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物流服务新质生产力;其次,要积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物流产业链供应链与内陆地区国际贸易产业链供应链有机融合、互相促进,特别是结合“渝车出海”“陆海优品”等典型需求与内陆地区国际贸易新规则、新要求、新模式等有机融合、创新发展,进而驱动内陆地区国际贸易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高质量驱动“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
截至今年7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辐射国内18省区市162个站点、海外127国571个港口。时空距离在铁轨上缩短,物流成本随效率提升下降,西部商品更快叩响全球市场大门,国际资源也循着通道向内陆集聚。相信随着规则体系的创新深入,随着通道建设的不断推进,这幅开放新画卷必将更加壮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0000110
ICP备案:渝ICP备20002885号
国际联网备案: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9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