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重庆)2019年交出满意答卷 两项关键数据位居全国第一
1月10日,市政府口岸物流办透露,2019年中欧班列(重庆)全年开行重箱折算列超1500班,位居全国第一;货值超过5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中欧班列(重庆)各项数据中,首次出现“重箱折算列”这一概念。重箱与空箱相对,指装载了货物的集装箱;重箱折算列,则指每41个重箱可折算为一趟班列。换句话说,重箱折算列是排除空箱之后,中欧班列(重庆)实际运输货物的折算班列数量。
去年4月,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印发《中欧班列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文件,给出重箱折算列的计算公式,并明确指出,这是反映中欧班列货源支撑能力和开行规模的重要指标。
“实际上,这一计算方式,从去年1月份就开始了。”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漆丹称,目前,全国中欧班列数据,都以这样的计算方式,由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统一发布。
这是一次“挤水”行为。从重庆开行中欧班列以来,目前,全国超过60个城市开行了中欧班列。以前,各地中欧班列以“自然列”为统计数据,必然夹杂空箱运输的情况。从长远看,这不利于中欧班列的发展。
以重箱折算列计算,不仅能更直观地显示各地中欧班列的实际运行情况,也有利于国家层面未来对中欧班列资源调配、规划,也为其提供更精确的数据参考。所以,“挤水”的目的,也是为了中欧班列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
就中欧班列(重庆)而言,可谓经受住了“挤水”的考验。除了两项关键数据位居全国第一外,2019年,中欧班列(重庆)的综合重箱率显著提高,达到94%,增幅24%,重箱折算列和重箱量增幅均约为48.7%。
“从2018年起,中欧班列(重庆)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的。”漆丹表示,中欧班列(重庆)一直以来都在不停地创新、拓展、突破,积累了大量经验,也赢得了客户的口碑和市场的肯定。此外,重庆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欧班列(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新闻纵深》
高价值货物增多、产业带动明显 中欧班列(重庆)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月1日,新年伊始,中欧班列(重庆)没有闲着。当天上午,它载着41节车厢的通信设备、工业配件、机械设备等货物,驶向德国杜伊斯堡。
这种状态,反映出中欧班列(重庆)飞速发展的势头。近年来,中欧班列(重庆)不仅实现“天天班”,还实现了全年开行超过1000班的突破。
“中欧班列(重庆)现在不仅重速度,更重质量。”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下称渝新欧公司)总经理漆丹认为,当下,中欧班列(重庆)正摆脱“速度情节”,以全新的姿态,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9年的成绩,或是佐证——
去年全年,中欧班列(重庆)开行重箱折算列超1500班,位居全国第一;货值超过5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综合重箱率显著提高,达到94%,增幅24%,重箱折算列和重箱量增幅均约为48.7%。
货源种类日益丰富 高加值产品成回程货源“主力军”
如何做到重箱率大幅增长?中欧班列(重庆)的做法是扩大货源。
去年8月,一批产自德国的巴斯龙润滑油在重庆整车进口口岸完成开箱。这是该品牌润滑油首次尝试通过中欧班列(重庆)从德国运往中国,也标志着,中欧班列(重庆)的运输货物名册中,又多了一项。
“中欧班列(重庆)因笔电而起。现在笔电仍是中欧班列(重庆)高质量货源的基础之一。但是,整体产品种类,与之前相比增加明显。”漆丹介绍,目前,中欧班列(重庆)的运输货物已涵盖笔电产品、汽摩零部件、通信设备、机械、小家电、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数十个大类。
扩大货源的方式,除了从无到有,还有从有变优。
比如,去年中欧班列(重庆)运输去程邮包44箱,同比增长近40%,在全国各中欧班列运邮中排第一位。同时,中欧班列(重庆)还成功进行了重庆-霍尔果斯-立陶宛的邮包新线路测试,并已实现常态化运输。
中欧班列(重庆)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货源“多”,还体现在货源“贵”。
数据显示,中欧班列(重庆)的货值,从2018年的368.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47亿元,增幅超过48%。
汽车整车成为中欧班列(重庆)是货值增加的重要货源。
2019年4月,一趟中欧班列(重庆)顺利抵达团结村中心站。这趟列车上,满载了41个集装箱,共82辆保时捷的整车。
此后,中欧班列(重庆)成为保时捷抵达中国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保时捷公司一名发言人表示,自2019年5月起,每周至少有一列中欧班列将保时捷汽车从德国运至重庆,已形成常态化运输。
据统计,2019年,中欧班列(重庆)去程运输汽车整车1315个集装箱,共计3945辆,运输货值约为3.4亿元人民币,主要品牌有长安、长城、一汽、力帆和雪佛兰等;回程运输整车3440个集装箱,共计6880辆,货值约34.4亿元人民币,品牌包括保时捷、大众等。
除了整车,进口药品也成为中欧班列(重庆)回程的高价值产品。经过前期测试运输,去年通过中欧班列(重庆)运输的用于治疗哮喘的吸入剂和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单箱平均货值超过1000万元,最高货值达5900万元。
发挥通道促经贸作用 助力重庆产业发展
开放是发展的重要引擎,通道是开放的必然载体。
中欧班列(重庆)作为我市的西向物流大通道,一直在践行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理念。
去年11月12日,一辆满载德国博世集团捷克工厂汽车零部件的汽车缓缓驶入西永综合保税区,标志着博世中国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开始试运行。
“这个项目是去年在第二届进博会上签署的。项目依托的,正是中欧班列(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聂红焰介绍,此前博世集团大部分货物通过空运进入国内,时间快,成本却高;少量的低值大宗货物通过海运进入国内,运输成本较低,但运输时间长。借助中欧班列(重庆),博世集团把货物运至国内的综合成本大幅降低。
这是一个绝好的布局。
聂红焰透露,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提出了3年3步走计划,即以从2019年到2021年,先后按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为目标,以中欧班列(重庆)等物流通道为载体,使重庆形成进口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后市场产业。
第一步初步完成。去年,重庆整车进口实现明显突破之余,包括大众、保时捷等各大贸品牌陆续在重庆启动保税仓储测试。
第二步雏形已具。
据了解,博世集团在中国有62家工厂,博世集团计划在重庆设立博世亚太物流分拨中心,把欧洲与东南亚间零部件经中国过境的部分通过重庆分拨,常态化后博世亚太中国分拨年货值约200亿人民币。
除了博世集团外,巴博斯等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都已通过中欧班列(重庆)启动批量进口或完成测试。一旦实现常态化,预计累计进口额超300亿元。
第三步蓄势待发。
下一步,重庆方面将进行汽车售后件的分装、检测、装配等简单保税加工,再分拨全国4S店,预计常态化后年进口货值300亿元。
同时,依托整车口岸功能和南山国际汽车港项目,重庆逐步引入维修、改装、加工、4S店、结算,在2021年底初步形成百亿级进口汽车后市场产业链。
当然,中欧班列(重庆)带动的,远不止汽车产业。比如,去年该班列成功测试出口蔬菜冷链运输,将芋头、山药、荷兰豆等蔬菜运至波兰。此举,无疑将推动我市冷链产业的发展。
渝新欧公司还在“加工”方面发力。据了解,该公司通过中欧班列(重庆),将哈萨克斯坦等地区的面粉运回后,再加工成为自身品牌的“重庆小面”,以互联网形式销售。目前,首批产品已全部售完,市场口碑良好。
发挥“标兵”作用 推动整个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中欧班列(重庆)是整个中欧班列的发源地,曾被海关总署誉为中欧班列的重要品牌与代表。
既然是“标兵”,中欧班列(重庆)不仅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推动、引导整个中欧班列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去年8月24日,2019中欧班列“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市场化”峰会在重庆举行。这是一场希望解决中欧班列存在问题的会议。会上,中欧班列的平台运营公司、货代企业等代表直言不讳,就中欧班列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这场会议上,重庆、河南、湖北、浙江、湖南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联合发布《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倡议书》(下称《倡议》),将加强协同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坚持创新发展,共同推动中欧班列健康可持续发展。
《倡议》指出,已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应坚持开行中欧班列的初衷和宗旨,各运营商、供应商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同时,各方要坚持“高质量、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加强协同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同时,各班列平台公司要着力开发高端市场,优化运输组织及货物集结分拨等各环节操作流程,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努力在提升班列重载率、计划兑现率、运输安全、运输货值等指标水平上下功夫,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这次会议既是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号召,更是中欧班列平台公司首次从市场角度自动自发提出。相信,这场会议的召开,对未来中欧班列的发展,必然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庆不止一次提出过类似倡议。
比如去年9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及国铁集团在北京召开“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重庆方面积极响应会议提出的《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公约》,以身作则,带头垂范,努力规范经营行为,推进中欧班列提质增效。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方面还表示,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依托中欧班列(重庆),实现“一带”和“一路”的无缝衔接,将是下一步重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