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2021年全国中欧班列数据正式出炉。诞生仅一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重箱折算列超4800列,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数三成,货值超过2000亿元,两项数据均位居全国第一。
数据领先证明一个趋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加速走向融合发展。
过去,重庆和成都的中欧班列,无论在开行数量,还是货值上,都是全国众多中欧班列中的“领头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2021年1月,“领头羊”合二为一,联手推出中欧班列(成渝)这个新品牌,并将其合力打造为全国中欧班列中的“第一品牌”。
“我们希望通过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的方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中的载体作用。”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巴川江如是说。
拉的货物越来越值钱,来回都不愁货源
2021年12月28日,82辆保时捷“搭乘”中欧班列(成渝)抵达重庆。这是重庆2021年大批量进口汽车整车的收官之作。
目前,中欧班列(成渝)已成为西部地区进口汽车(摩托车)的主要通道。
汽车(摩托车)整车进口,货物附加值高,不仅有利于提升通道价值,还可助力重庆汽摩产业发展。
汽车整车是中欧班列(成渝)最重要的回程货物之一。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进口奥迪、保时捷等市场主流品牌整车7806辆,同比增长85%,货值45.7亿,同比增长109%。
“我们也在探索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渝新欧公司总经理漆丹说,除了汽车和摩托车整车外,中欧班列(成渝)回程货物还包括电器、机械、进口药品、医疗设备、家具等一众高附加值产品。
货源组织有方,让中欧班列(成渝)不愁回程货源。
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贡献了全国中欧班列回程箱量的36%,其回程运输箱量超20万标箱,居全国中欧班列首位。
当年,中欧班列(成渝)去程和回程运输箱量比接近1∶1,已基本达到双向运输平衡。而目前全国中欧班列去程和回程运输箱量比例为5∶4左右。
货源共享,共商共建联手推动良性发展
川渝两地共享货源,为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达到既定目标,折算列超过4800列,平衡、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有力证明合作共享不是一句口号。
目前,全国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达89个,势头如火如荼,但也有“成长的烦恼”。基础设施上,中欧班列运力饱和、沿线持续拥堵、班列时效进一步延长;市场方面,“各自为政”情况明显,整体市场化水平仍需提升,良性竞争机制有待加强。
“想要把中欧班列(成渝)打造成中欧班列的‘第一品牌’,就是要把合作落到实处,推动市场良性发展。”巴川江说,两地不但共享货源,还共建通道,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实现了二连浩特、满洲里出境线路共线。
在通道的运行机制上也是如此。2021年,重庆和成都的口岸物流部门积极破除行政辖区壁垒,建立政府及平台公司间常态化沟通和协调机制,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三方联席制度,定期协调解决班列开行中的各项问题。
此外,重庆和成都在统一品牌、统一开行数据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每月定期沟通班列运行事项,共同确定班列月度计划及价格体系,推进集结中心建设,积极探索运输模式创新。
一年来,中欧班列(成渝)已可通达100余个欧洲城市,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加速迈入中期合作
2021年9月,沙坪坝区集中签约落户35个项目,总协议金额达351亿元。华贸多式联运运营中心项目就在其中。
华贸多式联运运营中心项目,就是看中了中欧班列(成渝)这个载体。“我们可利用这条通道,加强与欧洲及通道沿线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向市场提供高端物流、专业化物流等一体化物流服务。”该项目负责人说。
这是中欧班列(成渝)对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的一个缩影。中欧班列(成渝)诞生以来,不断加速相关产业项目落地,重庆和成都签约了如华贸多式联运运营中心、中通冷链、国通智慧冷链产业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和成都铁路口岸周边地区引进各类项目总投资近1500亿元。
巴川江说,早在中欧班列(成渝)诞生时,重庆和成都就绘制了未来发展的蓝图,即近、中、远“三步走”战略,最终的目标,就是在中欧班列全面合作的基础上,深化川渝两地物流通道的影响力,促进两地通道与物流、贸易、产业的融合发展。
“目前来看,两地已经实现‘统一品牌、整合数据、协同机制’近期目标,加速迈入中期合作计划。”巴川江说。
今年,重庆和成都会进一步强化中欧班列(成渝)的合作,比如对存在的部分重复线路进行优化,在已有的“一单制”“铁路提单”“关铁通”等项目基础上创新开展行业标准化建设等,加速打造中欧班列“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