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也是对外交往与经贸合作的桥梁。10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变为现实,我国口岸开放成果日益丰硕并已惠及全球。通过口岸这个窗口,一起来看“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变化。
重庆:行千里 致广大
重庆铁路口岸于2013年12月25日经国家口岸办批复,是中国内陆首个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作为衔接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纽带,重庆肩负着国家打造国际型交通综合枢纽的重要使命。
不临边、不沿海,重庆原本有着对外贸易的天然短板。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重庆在积极重构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的新格局中,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一排排橘黄色龙门吊的所在位置,就是位于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这里也是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始点。
截止到目前,中欧班列(渝新欧)稳定运行线路已近50条,可辐射欧洲、中亚、日韩、东南亚、北美及北非等地区,通达亚欧100多个城市。
通过火车模拟系统,大家可以更直观地感受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始发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的全过程。
首先载运的货物要先在海关的监管区完成报关、通关等手续和流程。火车从中心站驶出后,途经兰州、乌鲁木齐,然后再通过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因为中国和欧洲都是属于1435毫米的标准轨,而独联体国家使用1520毫米的宽轨,全程的轨距不同,所以整个运输期间要进行两次换轨。列车出境后,先要在哈萨克斯坦的多斯特克完成第一次换轨。
通过重庆中欧班列的可视化系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渝新欧年度开行量、货运量,阿拉山口以及霍尔果斯口岸的实时画面。火车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后就到达了第二个换轨点——波兰的马拉舍维奇,从宽轨再换成标准轨,最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的海外仓。通过杜伊斯堡再分拨到鹿特丹、巴黎、伦敦等重要的节点城市。全长11000多公里,历时15天,中欧班列(渝新欧)就这样完成了重庆“出海记”。
重庆:拥抱世界 何以“渝新欧”?
伴江而生、筑山为城。被四面群山环绕的重庆,始终都有着登高临远、通江达海的渴望。如何“走出去”与世界相连?一起来看,中欧班列是如何让重庆从地理区位的边缘走向对外开放的高地的。
9月27日,从巴西原箱进口的100多吨冷冻牛肉运抵了重庆铁路口岸。距离这里50公里外的果园港,一批即将出海的国产汽车也准备赶在国庆节前装箱出发。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之一,中欧班列(渝新欧)持续稳定的运行,让重庆释放发展潜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优势越来越突出。
曾经一直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重庆,一直尝试将笔记本电脑的国际品牌引入本土,继而带动自身全面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如何能为这些企业提供一条便捷稳定且成本相对较低的运输通道,去链接海外消费市场,这决定着笔电产业未来能不能在重庆留的下、还要稳得住。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首次全程运行,就是满载着两万多台笔记本电脑的专列,从重庆出发历时15天运抵欧洲。中欧班列(渝新欧)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满载产品出海,却只能空着集装箱回程,这不仅难以压缩运输成本,作为物流通道的优势也很难进一步拓展。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多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中欧班列(渝新欧)在欧洲市场被广而告之。
重庆本土的企业也加入到支持的行列,长安汽车开始选择从把欧洲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通过渝新欧运回国内。比海运省时、比空运便宜,渝新欧班列让沿线国家对这条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有了可预期,也多了新选择。
从第一列火车向西出海到现在,渝新欧国际班列已累计发运近1.4万列。
重庆:山海共济 构筑新国际大通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重庆依托区位发展的独特优势,已经建成了全国唯一一个铁、公、水、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这不仅彻底改变了以前“西货只能东出”的局面,重庆还在进一步打造东西南北四向贯通的大枢纽。通则共赢,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力量也把目光聚焦到内陆重庆。
因为这里通联长江黄金水道和中欧班列,现在来自日韩、东南亚等地的进口货物可以通过江海、水铁联运等方式通过示范基地进行分拨,然后运往西北、西南等地区。而来自于各地的出口货物聚集到基地后,就可以通过江海联运方式再出口到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陆海集聚,保证通关效能是关键。中国与新加坡海关共同创新的数字边境信息互联项目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示范基地自2022年6月启动运营后,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有9家大中型物流企业入驻,总作业量超过1.6万标箱,流通货值超30亿元。
中国致力于打造的西部内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让重庆通江达海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现在,示范基地在开展仓储服务、货运代理和贸易三大核心业务的同时,正在依托中国在新能源赛道的优势,提前谋划这个合作项目更可持续的国际竞争力。
重庆:内陆开放“排头兵”
“一带一路”十年,依托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实现了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型,打造了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和10年前相比,渝新欧货物发送量增长157倍。在中欧班列的助力下,重庆引进外商投资超千亿美元,带动对外贸易额超8000亿元。
多式联运枢纽布局已经初具规模,今年1到8月,沪渝直达快线累计开行881艘次,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运输集装箱24.1万标箱,同比增长10.4%。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的货量、货值占通道全线总量的27%,南向通道网络已经辐射全国18个省(区、市),连接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5个港口。作为内陆口岸,重庆全球通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