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内陆的重庆,何以拥抱世界?开放——正是答案!
因开放而兴,向开放而行,如今的重庆,正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走出一条开放型经济发展变革之路。
位于两江新区的果园港集装箱码头。通讯员 王加喜 摄
通道“畅”起来
日前,一艘满载进口纸浆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抵达两江新区果园港,班列货物经铁水联运后将最终抵达永川港。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首次采用“联运转关”的“多次中转”功能实现“海—铁—江”联运进口。
“这种新模式节约了将近2天的物流时间。”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物流经理张静萍介绍。
对企业来说,时间意味着生命,物流畅通扼住企业发展的命脉。
翻开地图,重庆拥抱世界的角度跨山越海。
向东,长江黄金水道驶向全球;向西,中欧班列辐射欧洲;向北,“渝满俄”班列串联中蒙俄;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东南亚全域。
“这得益于重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据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内陆重要的开放通道。
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口岸物流行业呈现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额约1.7万亿元、增长6.3%。重庆市经西部陆海新通道3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运输9.9万标箱、增长54%;货值193.1亿元、增长91%。中欧班列(成渝)运输22.8万标箱、增长20%。新开和恢复至美国西雅图等7条航线,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13条。
数据背后,是重庆以蓬勃之力加强加深全球交流和互动的有力探索。
陆海新通道中老泰马跨境铁路班列双向发车。华龙网记者 谢鹏飞 摄
经贸“热”起来
前不久,满载40标箱化工原料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泰马跨境铁路班列,从重庆江津小南垭站鸣笛启程,9天后抵达马来西亚。与此同时,从马来西亚雪兰莪双溪威站相向出发的铁路班列,满载着东盟多国的农产品、食品和生活用品,也不日到达重庆。
汽笛鸣响、货车穿梭、吊车挪转……这样的热火朝天,小南垭站每天都在上演。
从2017年开行之初仅一条线路,到如今已形成东、中、西3条主线,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3种物流形态,西部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拓展至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
随着经贸往来愈发频繁,更多跨山接海、连通世界的变化在发生。
“商品琳琅满目,在这里,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全球好物!”今年3月,位于重庆环球金融中心的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迎来了新一轮的升级焕新,吸引了不少游客。据悉,依托“国家馆+专业馆”形式,该中心引入“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的上万个单品,包括3个全国首店和多个旗舰店。
柬埔寨大米、泰国香水椰、越南百香果……越来越多进口商品通过新通道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更多的“重庆造”商品也源源不断走向世界。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重庆市外贸延续逐步企稳态势,一季度货物贸易出口1091.5亿元,同比增长2.6%。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分别出口360.9亿、118.6亿、89.2亿元,分别居全国首位、第6位、第7位。
与此同时,重庆频频推出一系列对外开放利好政策,让山城先后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城市、全国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5座城市之一,建成包括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等在内的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
舳舻千里,铁龙驰骋,货畅其流。来往之间,内陆腹地通江达海。
重庆整车进口口岸。通讯员 郭晋 摄
产业“兴”起来
口岸内,货物吞吐昼夜不息;口岸外,关联产业“拔节生长”,将通道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放让重庆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走进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重庆铁路口岸,上千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整齐排列,经过最后的检查后,当天晚上它们就将搭乘中欧班列开往欧洲、东南亚。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赛力斯集团海外市场拓土开疆的见证者。
“赛力斯汽车在印度尼西亚开设的整车工厂,曾因为零部件物流周期过长而难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出现后,零部件出口印度尼西亚物流周期从30天左右缩短至18天左右,物流成本下降约50%,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赛力斯汽车海外事业部总裁张兴燕表示。
事实上,尝到甜头的不止汽车企业。近年来,重庆不少产业都搭上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顺风车”。
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为例,截至2023年底,该园区累计引进企业超5400家,产值超1300亿元,产业覆盖整车、有色金属、医药、冷链等品类,实现国内贸易额800亿元、国际贸易额10亿美元。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依托重庆制造产业优势,服务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提档升级,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因地制宜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