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积极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主枢纽功能,以“通道经济”带动“枢纽经济”,通道建设蹄疾步稳,枢纽经济加速腾飞,内陆开放高地能级持续跃升。
降成本提质效 通道“运力”变枢纽“效力”
织密通江达海物流网络是前提。2023年6月,伴随阵阵汽笛声,首班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泰冷链班列直达重庆江津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来自东南亚的热带水果从这里转运至重庆、四川等地分销。截至2023年11月,在跨境班列发展上,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对内已汇聚13个省份物流产品。
截至2023年12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品类已增加到1100多种,辐射我国18个省(区、市)70个城市144个铁路站点,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
这背后,更多通道“运力”正由“枢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流“效力”,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赛力斯集团是尝到甜头的车企之一。截至2023年底,该集团经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发运整车及零部件超1万标箱,货值超20亿元。“相比传统方式,西部陆海新通道能节约10—20天的运输时间,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物流成本。”赛力斯汽车海外BU总裁张兴燕说。
物流成本降低的同时,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也在提升。2023年,重庆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智慧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验收。该平台接入枢纽区船舶到发、铁路动态等信息,实现数据集成与业务协同,提升多式联运物流效率。
聚产业集要素 通道“流量”变枢纽“存量”
为破解“过而不驻”“流而不存”难题,重庆正探索将通道“流量”优势转化为地区产业的“存量”优势。
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破解“过而不驻”。一方面,重庆招大引强,引进大型物流企业。以渝北区为例,当地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抓手,引进川航物流重庆分公司落户空港枢纽,推进轩泰国际贸易公司新增货运航线开展航空货运分拨集散业务,并争取海航货运项目落地,2023年完成投资近5亿元。
另一方面,重庆全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扩大辐射范围。推动重庆交运集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重庆国际物流集团整合为重庆物流集团,实现重庆物流行业龙头企业500亿级跃升。2023年,全市5A物流企业总数由7家上升至10家,4A物流企业总数由16家上升至28家。
重庆整合利用地方产业优势,破解“流而不聚”,推动全产业链资源要素加速向通道沿线和枢纽节点聚集。
例如,江津通过枢纽建设,打造洪九果品西部地区水果集散分拨中心、重庆津舟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等外贸产业集群;沙坪坝不断拓展口岸经济,建成从整车贸易到新零售全产业链,推动保时捷、奥迪西南分拨中心等项目落地。
“流量”变“存量”,重庆正逐步实现“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枢纽经济新业态。“重庆将进一步提升枢纽开放能级,在通道沿线枢纽谋划布局一批重大战略性、牵引性项目,增强重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表示。
畅循环促开放 通道“能力”变枢纽“能级”
借助通道“能力”,重庆正不断提升枢纽“能级”,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对内,重庆持续深化沿线省区市合作,打造区域共享共建的“循环枢纽”。2023年11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政府领导共同审议通过《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13+N”省际协同联动实施方案》。
向外,重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纽带,打造国际互联互通“开放枢纽”。
随着成渝RCEP跨境贸易中心、中新跨境电商产业园、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等国家级、区域级对外开放平台相继落地重庆,对外开放经验成果持续涌现。
荣昌高新区获批重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形成27项复制推广内容;经重庆海关准予行政许可,云阳保税仓完成海关监管实施建设并投用,联宇电子、华地云谷等企业的进口元器件将陆续运进云阳保税仓;重庆果园港进境水果、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及重庆铁路口岸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并投用……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红利’持续释放,重庆不断优化国家级新区、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和产业平台,优化布局海外仓,搭建对外开放平台,提升枢纽开放能级,强化集散辐射能力。”刘玮说。
2023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共运输货物17.8万标箱,同比增长21%,货值279.24亿元,占通道沿线省份总量的30%左右。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内多条大通道加持下的重庆,已成为全国唯一兼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