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城市再增加10个 2023年重庆口岸物流领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日期: 2024-02-07
字体:
去年,重庆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市口岸物流运行指标总体平稳,市场规模有序增长,物流成本持续下降。
加速推动通道建设 高能级开放基础愈加扎实
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网络持续拓展,辐射国内70个城市、144个站点,同比分别增加10个、28个,通达全球490个港口,同比增加97个。
其中,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均实现平稳增长,共运输货物17.8万标箱、同比增长21%,货值279.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各区县积极参与通道共建,忠县、梁平、武隆、彭水、奉节实现零的突破,秀山10万标箱铁路集装箱货场竣工投用。
中欧班列(成渝)实现稳中有进,2023年,中欧班列(成渝)运营线路49条,覆盖欧亚超110个城市节点,开行5303列、箱量43.5万标箱、同比基本持平,占全国开行总量的23%,居全国首位。
同时,该班列成功实现江津小南垭中欧班列去回程双向运行,重庆成为唯一具备3个到发站点的中欧班列开行城市。开通重庆—蒂尔堡中欧班列线路,新增俄罗斯布洛奇纳亚、哈巴罗夫斯克等5个集散分拨点,通道运营网络体系持续完善。继续确保欧向13国运邮专线常态化运营,累计发运邮包3000万件。
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稳中提质。2023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2亿吨、同比增长8.2%;吞吐集装箱量131.8万标箱、同比增长2%。沪渝直达快线累计开行1302艘次、同比增长8.9%;运输集装箱35.5万标箱、同比增长9.5%。做大铁水联运规模,全市港口铁水联运量2613.9万吨,增长8.1%。新建130米船70余艘,促进三峡船闸通过货物量同比净增1400万吨。
国际航空加快恢复。2023年,客运恢复20条国际客运航线,江北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465.7万人次,增长106%,其中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80.4万人次、增长898%。货运新开1条货运航线,国际货运航线达到12条,每周达到31班。积极推动国货航重庆分公司通过国家民航局备案审批,正式成立我市第一家航空货运基地公司。海航重庆分公司挂牌成立,是海航在西南地区设立的首家分公司。
跨境公路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全年共发车4086车次、增长21%,发运9193标箱、增长21%,总货值约27.9亿元、增长27%,发车频率超过10班/天。新增云南金水河、弄岛、天保和孟连4个出入境口岸,进一步完善跨境公路班车“3向11线23口岸”通道体系。线路通达全国15个省区的60余个地级市,覆盖东盟7个国家的80余个一二线城市,境外中转分拨仓达35个,越南、老挝、缅甸三条主线发车实现“天天班”,实现跨境公路班车二手车出口,重庆至东盟最快2日内运达。
高标准“五型”枢纽布局基本形成
2023年7月,重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度建设名单,这是继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获批建设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后,我市连续五年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也让我市已成为全国唯一“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2023年,重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实现货物吞吐量836万吨,增长8.9%。打造东盟贸易服务总部基地,其中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设立11个海外分中心,中国—东盟物流行业对接基地与8个国家物流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其他几个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2023年,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完成货物吞吐量2694.9万吨,增长4.4%;集装箱吞吐量99万标箱,增长2.9%。全年实现物流收入30.6亿元,进出口总额103亿元,增长103.2%。商品车到发90.4万辆,增长8.2%。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年完成铁路货物吞吐量3848.8万吨,增长16.6%;开行国际班列4950列,增长5.8%。整车进出口分拨中心进出口数量居全国内陆整车口岸第一,累计进出口整车8.56万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38.8万吨,开行卡车航班2167车次。推进江北机场开通跨境电商零售一般出口业务,实现“航空物流+跨境电商”从0到1新突破,全年累计出口货物542万件,货值10.8亿元。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36.2万吨,增长1%;多式联运货运量109.6万吨,增长34.4%。
内陆口岸高地建设蹄疾步稳
2023年,重庆口岸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比如推动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万州新田港区、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全市正式开放口岸数量达到3个,居西部内陆地区第1位。
在拓展口岸特色产业发展功能上,重庆目前已建成投用果园港口岸进境肉类、粮食、水果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江北机场航空口岸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铁路口岸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形成内陆地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口岸功能平台,拥有10类特殊商品口岸功能。
此外,重庆还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会同重庆海关连续4年出台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方案,推出18项改革措施,其中6项改革举措获国家口岸办在全国推广应用。扩大水运口岸“直装直提”应用范围,落地实施航空口岸跨境电商“9610”监管模式、推行国际“通程航班”监管模式。落实口岸收费和作业公示制度,便利进出口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物流计划。
运输方式日趋丰富
去年,重庆强化了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比如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作为我市第三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推进万达开多式联运示范区建设。统筹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首批共认定5个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示范基地、8个示范项目。
截至2023年底,陆海新通道铁路箱下海箱量累计突破8.2万标箱,海运箱上岸箱量突破4.7万标箱。
持续丰富拓展通道运输方式。开行中老泰跨境全程铁路双向测试班列,较江海联运缩短20余天,为我市与泰国、老挝经贸交流开辟了陆路新通道。探索国内直达铁路班列,成功开行首趟重庆—新疆铁路直达测试班列,较普通货运铁路运行时间压缩铁路运输时间50%以上。推动京杭运河干支联运,扩大水运辐射腹地。培育万州至济宁集装箱联运航线,已成功完成首航。
深化改革加速释放创新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口岸物流数字化改革。“数字陆海新通道”“智慧长江物流”重大应用均已完成应用“三张清单”编制,纳入数字重庆“一本账”管理。积极推进“一件事”场景谋划,构建铁海联运一码通、国际铁路班列发运协同、跨境公路一码通、冷链商品一码追溯等重点能力。推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实现内陆首次无纸化放货,手续办理时间从1—2天大幅缩短到4小时以内。
二是探索推动制度型开放创新。开展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推动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作为西部唯一企业加入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创新联盟,数字提单被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广。推进铁路口岸及相关地点代码标准制定,牵头研制《中国及世界主要铁路口岸及相关地点代码》,推动形成国家标准。搭建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推动57家通道沿线金融机构组建金联体,基本形成覆盖新通道全域的跨境金融服务网络。
三是深化拓展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全年申报业务量3985万单,同比增长15.9%,主要业务应用率保持100%,累计申报量超2亿票。持续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累计便利680余家企业办理融资结算业务超287亿元。持续与新加坡港(PSA)共享集装箱进出新加坡港状态和国际海运船舶动态等数据,累计共享集装箱、船舶动态数据已扩量至80万票。优化我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全年实现进出口交易3553.9万单,交易额96.7亿元。
四是积极推广应用数字提单。在越南、老挝通过“陆海链”签发数字提单,截至2023年底,共计签发流转928单,货值1.23亿美元。创新数字提单融资业务,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融资350余单,金额超2亿元人民币。开展全国首笔“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探索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属性不明问题的解决方案,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提供新路径。
五是加强多式联运“一单制”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持续扩大铁路提单、铁海联运提单市场应用,推动铁江联运单证试点。我市2023年累计签发铁海联运提单4763票、铁路提单7537票,多式联运提单签发量同比增长31%。深化国家“区块链+跨境金融”特色试点,服务企业融资结算38亿美元。持续推广“铁路快通”等改革举措,实现快通集装箱发运3500标箱,位居全国前列。在铁路提单物权化试点基础上,率先落地首笔中欧班列区块链电子提单融资业务,累计签发铁路提单6500份,完成融资70余笔,额度超过2亿元。


返回顶部